在我的老家江苏赣榆,婴儿出生过了3个月,都要过“百日”,寓意着孩子顺利度过了人生最难的“坎”。自1月30日来到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克青孜村,我驻村已经100多天,也算是过了“坎”,上了“道”吧。
冷暖自知
记得驻村前,写了篇《我为什么主动申请去南疆驻村》。回看当时的文字,初心永不改,只是多了份百日沧桑感,辛酸苦辣,冷暖自知。
相比于在原中国保监会稽查局从事的风险案件监管和反欺诈等工作,我在村里解决的大都是家务事、琐碎事以及家长里短的诉求。作为第一书记,到群众中去走走聊聊,成了我驻村的工作常态。比如调解阿娜尔古力家婆媳矛盾,帮助买里克扎提的妈妈办理转院手续,“管教”布合力其·阿不拉不听话的“熊孩子”。只要是群众反映的事,我都记下来,能解决的就想办法解决,不能解决的至少有一个说法,绝不泥牛入海。
除了处理群众诉求,我每天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早派工、晚研判、下任务、抓落实,忙得几乎就是“脚打后脑勺”,加班是家常便饭,忙到夜里两三点也常见。比如处理贫困户电视机分发方案、劝说村民转移就业、“点对点”项目分配方案。村里工作就是这样,事无巨细。有时确实感到自己分身乏术,恨不得能同时做多件事情。
不到南疆不知干部之苦,来了南疆才知道驻村干部之累。就在这100多天里,我们工作队员中就有亲人去世,但亲人离开时却不能陪在身边。不在其中,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负重前行”。驻村队员或许很平凡,但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感动自知
作为中年大叔,我本来性格坚硬,温情不足,驻村期间,却常被一些人和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父母在,不远游,可我离家已21年。援疆驻村后,几乎就没有回老家的机会了。现在,很想接到父母的电话,却又最害怕听到父母熟悉的声音。因为一打电话就会控制不住流泪,让父母更担心。今年春节,和父母、妻儿,五口三地,相距上万里路,对家人总是有太多无言的愧疚。
除了家人,朋友的支持也让我感动满满。我经常厚着脸皮“化缘”,朋友的回复和行动都非常快。麦乃赛的药,学校的蒸饭器、切丝机,村委会的办公设备,一些村民和孩子的手术费用,都在朋友的支持下解决了。驻村以来,我都快成了“快件狂人”,几乎每天都能接到邮局打来的电话,收到各地朋友邮寄过来的爱心包裹。而且大家都很“攒劲”,出力出钱不说,还给予我很多鼓励。
现在,“克青孜村爱心助学基金”也在各地朋友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容壮大。朋友们的爱心热心倾心,正转化为资助近百个孩子的具体行动。有的还亲自写信鼓励受资助的孩子。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一封真挚、朴实的书信,可能就影响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很多老领导、老乡、老同学或打来电话,或不远万里来村里看望我,为我加油打气,感动场景太多,我唯有认真工作回馈朋友的厚爱与帮助。
责任自知
驻村100多天,感受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责任”。
还记得孩子们每次拿到助学金的场景。孩子天真的笑容、家长感激的话语,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我深深感受到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就赢得了南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还记得在吾热汗的乃孜日,当群众一起说“共产党亚克西”时,当四个女孩一起叫我“哥哥”时,我备受鼓舞,所有的奉献都是值得的。
还记得给阿吉妮萨的孩子助学金时的场景。她拿到钱后一直抹着眼泪,她才32岁,却已是8个孩子的母亲,脸庞沧桑、双手粗糙。握着这双手,我更加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组织上把一个将近4000人的村子交给了我,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在确保村庄稳定的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统筹,端正态度、积极工作。往大了说是不负组织期望,往小处说是不违个人内心意愿。
入户走访时,村民们见到我们都热情打招呼,有的还硬拉着我们去家里做客。村民们已把驻村工作队员当作兄弟姐妹,遇到难事会主动找我们帮忙,有好消息也会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些更加坚定了我驻村的信念。
一些朋友从外地来看望我后,回去积极宣传在村里的所见所闻,改变了很多人对南疆的认识。一个稳定和谐安宁的南疆农村形象,已经被朋友口口相传。
第一个百日过去了,我将以更坚定的信心,迎接第二、三个“百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最后,用一首自作词作结尾:
烽烟仗剑频入梦,惊起无数惆怅。对北窗,数清凉,梦中人,在他乡。念汝鬓边,当是华发增。人生几多遇难求,莫道注定是寻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