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 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长亮 孙进杰 朱恒海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蓬莱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乡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特色村落嫁接,实现融合发展,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引领农村发展、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的新路子。

  蓬莱市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及成效

  蓬莱市共有近500个村,村情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在发展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蓬莱市坚持因地制宜,本着放大强项、补足短板的思路,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创新思维,拓展载体,努力将每年千万人次的庞大游客资源引向农村。

  坚持产业融合、提高效益,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新路子。立足传统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注入旅游元素,实现融合发展,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中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南王山谷君顶酒庄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流转项目区3个镇18个行政村1998户群众共6400亩土地,发展标准化葡萄基地,同时配套建设葡萄酒发酵车间、地下酒窖、酒庄会所等项目,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周边村集体增收、周边村群众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400亩葡萄基地的产出效益,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300多万元,每名就地转移就业的“产业工人”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1.5万元以上。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发挥地处18公里葡萄长廊、紧临206国道的优势,依托招商引进的罗斯兰酒庄,深入挖掘本村的山、河、温泉等自然资源和“八大碗”餐饮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亲子游玩、果品采摘、特色餐饮、温泉洗浴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了集“有机果蔬采摘、深加工增值、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葡萄酒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游休闲度假区。2017年,村集体总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00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9.3%。

  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走出了一条梯次发展新路子。蓬莱农村面广量大,各村经济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全面铺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法保证,为此蓬莱改变帮扶方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打造亮点村、样板村,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不断推动农村建设整体上层次、上水平。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地处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一带三谷”集聚区之一的丘山山谷。该村借势周边“酒、湖、马”资源地利,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民居改建、道路硬化、景观塑造、农家乐培育等“十大工程”,形成了集葡萄采摘、美酒品鉴、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不仅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让村民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村庄实力和形象整体提升。在该村带动下,周边新兴、山上宋家、邱山店等8个村也都围绕“酒湖马”资源,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发特色果蔬采摘、农耕体验、农家美食等旅游项目,多方促增收。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大辛店镇丘山山谷、刘家沟镇葡萄长廊等各具特色的示范片8个,涉及150个村庄,全市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的村庄总数达到65%以上。

  坚持文化筑魂、深挖潜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传播、交流的载体和平台,文旅融合发展将极大丰富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同时也将强有力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蓬莱市积极促进胶东半岛民俗文化和八仙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古村落、古民居、遗址保护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传承为载体,着力打造集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型特色村。蓬莱阁街道抹直口社区,充分发挥临海优势,以吃渔家饭、住渔家房、出海渔事体验等为卖点,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目前该社区渔家乐从业户已达到430多家,床位8000余张,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年可实现户均增收6万元;围绕规范引领发展,还组建了渔家乐协会,通过开展星级渔家乐评选活动,增强了经营户的诚信意识、文明意识,村风民风有了极大提升。北沟镇的北林院村作为山东省传统村落,多方筹措资金800多万元,对村内保留的明清时期古街和贺氏故居进行修复性改造,恢复历史原貌。通过开发火山口探险项目、鱼塘垂钓项目、参观体验和果蔬采摘项目以及精品民宿项目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胶东民俗特色山村。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资源,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蓬莱市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河流池塘清洁整治行动,先后投入5亿元,对平山河、黄水河等流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将昔日的臭水沟打造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景观带,新增绿化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大柳行镇南曲家村,通过与周边的黄金河度假村合作,对黄金选矿厂尾矿库进行生态恢复后,建设珍稀动物观赏区、拓展项目活动区、国防设备展示区、儿童游乐设施区、有机鲜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跑马场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景区承载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如何凝聚力量保障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围绕解决“人”的问题,夯实基层堡垒启动内力。组织领导方面,专门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督导、联手考核等途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落实。村级带头人方面,在着力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利用市委党校和“仙境党员之家”学习教育智慧平台,开展经常性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规范化水平,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富致富本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深化农村党员联户,开展党员干部“三联三诺”活动,实现村干部联系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群众两个全覆盖,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维护好群众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工作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

  围绕解决“钱”的问题,整合社会资源注入外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方面,近年来,先后争取到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山东省农村厕所改造试点、农村公路网化等项目资金3.5亿元,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达到2.7亿元,极大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难题。社会帮扶方面,深入开展“情系万家进基层”、“三包一驻”等活动,通过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帮扶、财政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共建等途径,多方凝聚合力,支持完善乡村旅游元素,夯实发展支撑。近年来,各包村部门、单位累计启动帮扶项目542个,协调投入7000多万元;先后有340多家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累计实施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项目800多个,完成投入7.2亿元,同时带动群众积极筹资筹劳。

  围绕解决“地”的问题,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建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有效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体制机制,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围绕政策落地,专门搭建了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了“鲁担·惠农贷”试点。目前,蓬莱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已完成调查8.81万户,调查面积达到47.1万亩。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